上海轨道交通发展日新月异,25000名轨交职工为城市交通的平稳运行默默奉献,面对
这些平均年龄28岁的年轻职工群体,工会如何在立功竞赛、职工文化建设等方面打响品牌,
为“十二五”期间轨道交通的安全、平稳、有序发挥自身作用?近日,申通地铁集团工会主
席黄建接受了记者的专访。
记者:一线建设者为轨交建设挥洒着汗水,工会怎样通过立功竞赛调动职工干劲、鼓舞
职工岗位奉献?
黄建:归纳起来,工会开展竞赛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,就是“服务企业发展、助推职
工成长”。
在竞赛活动中,我们坚持把握“三个要点”:一是竞赛主题的实战性,本着“缺什么、
补什么,比什么、练什么”的原则开展活动,才会受职工和企业欢迎;二是活动组织的科学
性,我们以综合竞赛为基础、分类竞赛为主体、专项竞赛为补充,形成相对完备的竞赛体系;
三是活动开展的实效性,我们把立功竞赛作为促进上海地铁网络化发展的主抓手和助推器,
以竞赛聚人心,以竞赛促成长,以竞赛谋发展。
在具体落实上,集团打破传统思路,改变“一刀切”的竞赛模式,按照“质量创佳、安
全创优、文明施工、科技创新、节点达标”目标,在开展轨道交通综合赛区总体竞赛活动的
同时,创新竞赛的方式方法:以“安全施工,打造新形象”为主题,开展上海轨道交通建设
竞赛;以“规范操作,展现新风采”为主题,开展上海轨道交通运营保畅竞赛;以“科学管
理,开创新思路”为主题,开展轨道交通管理竞赛。
记者:轨道交通的职工大多是80后、90后,工会通过怎样的文体建设、企业文化建设,
为职工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?
黄建:的确,上海地铁这些年发展迅速,不少岗位职工越来越趋于年轻化。大力开展群
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和企业、职工文化建设,满足职工的多元需求,也一直是我们工会的工作
重点。
在工作开展中,我们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浸染。上海地铁每条线路都有一名微笑大使,
每年我们都会评选年度风采人物……各级工会对文化的建设和落地都非常重视。比如,去年
世界杯,因为电客列车司机大部分都是小伙子,一线乘务班组就提前邮寄“致球迷家属”信,
希望职工家属和公司一起督促“球迷”顾全大局,合理安排观赛时间,这些细节恰恰反映了
我们的文化真正延展到了企业发展的脉络里。
此外,我们先后组建了职工足球队、乒乓球队等7支体育运动队伍,并引进一些专项人
才,在职工中广泛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;完善了职工合唱团、舞蹈队、新民乐队的管理,为
职工展现风采搭建舞台。今年,集团举办了第四届职工运动会,共设置篮球、广播操、田径
等12项竞技体育项目,不仅丰富了职工的体育文化生活,更弘扬了企业文化精神。
记者:申通集团拥有一批年轻劳模,新时期下,工会将怎样发挥劳模效应,促进职工素
质的普遍提升?
黄建:我们申通地铁有28个全国、市级劳模,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年轻!比如大家都比
较熟悉的上海市劳模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熊熊,全国劳模鲍鹤群。为了加强先进典型
的引导辐射效应,我们也进行了很多积极的、有益的探索。
今年上半年,集团工会与市总工会联合举办了“劳模风采”巡展,我们专门调拨了9座
地铁车站的广告灯箱用于开展这项工作,借助这个平台,不仅让一线职工感受到这份工作的
荣誉,更让劳模成为都市里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的员工的精神领袖。
此外,我们组建起一支由劳模组成的“畅畅点评团”,发挥劳模在安全运营中的示范引
领和安全管理中的监督作用,促进轨道交通网络化安全运营和职工劳动保护措施落到实处。
这种形式受到年轻劳模的肯定和欢迎。